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第一讲

由:admin 发布于:2024-06-06 分类:感悟评价 阅读:34 评论:0

治胃火的中药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

中药一般都是建议饭后半小时之后再吃,这样可以保护胃。但是有三类药建议空腹吃一类是补益中药:四物汤等,还有治疗肠道疾病的如泄下剂,还有就是驱虫类的如乌梅丸。

服用中药的时间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有以下6个方面: 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

一般来说没有特殊规定的药物空腹吃好,因为食物可以延缓药物吸收,所以一般尽量空腹吃。但是对胃有刺激性或有胃病的人可以饭后吃药,像非甾体消炎药既布洛芬、APC芬必得、消炎痛等。

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补益药(如人参),健胃药(如补脾益肠丸) 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甘露消毒片);而驱虫药(如乌梅丸 )和泻下药(如大承气汤),则于空腹时服用较好;安神类药物应在睡前服用。

像这个药物的话,我建议最好还是饭后去服用,特别是说可以选择在睡前两个小时服用,另外的话就是说你如果失眠比较严重,平时也要适当的放松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以及睡前可以喝杯牛奶,或者是泡个热水澡,有助于让自己放松,提高你的睡眠质量。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焦树德的方剂应用

1、不知你说的脊椎病是不是强直性脊柱炎,若是,下面是焦树德教授的治疗经验。

2、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上,焦老创立了“治喘两纲六证三原则”,并创造了如麻杏二三汤、麻杏苏茶汤等有效方剂。在神经衰弱和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上,他也有独特见解,如挹神汤和足消肿汤,广受医生们的采纳。同时,焦老倡导结合现代科研成果和西医学的优势,以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

3、对咳嗽的辨治,反对脱离辨证论治一味地镇咳、止咳嗽的治法,提出宣、降、清、温、补、润、收治咳七法。常谓七法犹如音乐中的七个音阶音符,相互搭配,变化无穷。要做到法中有法,法外有法,圆机活法,存乎其人。提出“治喘两纲六证三原则”,创拟了麻杏二三汤,麻杏苏茶汤等六个治喘效方。

4、焦树德善用附子治疗尪痹(主要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取其大补肾命真火,祛在里之寒邪,常配熟地、川断以补肾精,配羌活、独活入太阳、少阴、督脉三经,以散在上在下在表在里之寒湿(见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7月版229~234页),并创制尪痹冲剂,解关节之痛,深受病家青睐。

5、焦树德教授认为,党参性味甘平。主要功用为补气健脾。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以治疗气虚证。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健脾胃:脾胃之气不足,可出现四肢困倦、短气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软等症。

6、王绵之方剂学讲稿好。王绵之方剂学讲稿涵盖知识方面比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广。王绵之方剂学讲稿讲述步骤比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更详细。

用药心得十讲的介绍

1、焦树德,男,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国医学研究院学术顾问,新加坡中医学院毕业医师协会永远学术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学会副主任   焦树德教授著有《用药心得十讲》、《从病例谈辨证论治》等。

2、眼科内障凡属阴证者,宜大量用附子。注:周潜川用药分量十分大,且很少用补药,且方中多有发散之药,因其理论“汗法即是兴阳”。 青葙子(益母草子)即充蔚子,降肺气入肾。 牙齿痛用地骨皮,牙缝出血用茅根。 旋覆花降气。菊花清上。 密陀僧壳治瘰疠。 霍香2,治脾胃吐逆最要之药。

3、药从哪里来讲座心得体会如下:药物的历史和演变:从古代到现代,药物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以及现代药物如何通过临床试验和监管机构的批准来开发和使用。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药物的种类繁多,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癌药物、激素、维生素等。

4、建议参考学习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这是焦老数十年临床用药心得,读后定能大有收获。学会辩识500种以上中药饮片,及如何辩识饮片质量好坏的方法。中药质量的好坏与功效密切相关,医生应学会辩识,选择好药,保证疗效。

5、近代医家焦树德更发前人所未发,在他的著作《用药心得十讲》中认为春砂仁与肉桂有相同的作用,指出“引火归元时用肉桂,引气归肾时用砂仁,用来治肾不纳气的咳喘气促。大大丰富了春砂仁的应用范围。阴虚有热者忌服春砂仁。

6、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借鉴名医处方用药思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可盲目照搬照用,以免贻误病人。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和王绵之方剂学讲稿哪个好

1、综观之,有两个明显特色:一是重点突出,对一些重要方剂的医理阐释极为详明;二是在讲述时,王绵之先生将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融入其中,方剂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对读者掌握方剂中药物的药性、配伍关系及方剂主旨等颇有裨益。

2、《王绵之方剂学讲稿》是一部书籍,本书系根据王绵之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全国方剂师资进修班授课时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该书上篇总论(两章)主要讲述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方剂总论。

3、都不错。作为都看过好几遍的人,两本都很给力。采纳的那个误人子弟。首先说一句,两本书收录的方剂与教材比都不全。邓老讲的很透彻,抽丝剥茧,理论性很强,实际结合的也不少,比如一对一对的比较等,医案举得也很多,关键还都很经典。

4、第一章 方剂的形成与演变方剂与医学核心:方剂是中医治疗手段的灵魂,其深远意义在于精准匹配病症与药性。历史演进:方剂学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历经漫长岁月逐步完善,见证中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理论探索:方剂理论不断深化,包括方剂的理论依据和应用策略。

5、参考: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附:感冒药的煎服法 ? 煎药火候和时间。张仲景言:“微火煮”,吴鞠通提到“香气大出”,“勿过煮“均是说火 候和煎煮时间而言。因为治疗感冒的中药大多具有味辛发散之性,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类, 所以不宜久煎,以免香气挥散,药性损失,有效成分散失过多。

焦树德胡希恕谁医术高

胡希恕(1898—1984),沈阳市人。1958 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教授《伤寒论》、《金匮要略》。临床擅用经方, 尤其对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的临床应用更有独到之处,除用于伤寒温病以外,尚有内外妇儿各科杂病,每用必效,是当时人所公认的经方家。

胡希恕是近代著名的中医经方临床家和教育家,在中医经方的临床实践和教学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胡希恕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中医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为中医经方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向学弟学妹们推荐的是秦伯未先生的《中医入门》,这本书的可读性是比较高的,而且秦伯未先生绰号“秦内经”,对于中医经典著作倒背如流,这本书是带领大家步入中医之门不可多得的一部著作。此外,方药中先生的《中医基础理论通俗讲话》同样也十分具有可读性。

相关阅读

二维码